本标准规定了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的性能要求和为了确定其性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的一般特性、一般试验条件、辐射特性、电气特性、环境特性等。 本标准代替GB/T14318—1993《辐射防护用便携式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本标准与GB/T1431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标准的名称改为《辐射防护仪器 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b)将范围与内容分开,对内容增加了注解,注解中对能量响应和校准的辐射场作了说明;
c)将术语分为剂量学术语和量、辐射防护仪器术语和试验术语三部分。在“剂量学术语和量”中增加了注量和注量率;
d)将原标准中的“设计要求”改为“测量仪器的一般特性”,增加了对仪器的铭牌与标志、外部信号连接等部分要求;
e)在原标准中将“技术特性与试验方法”放在同一章节,现在分为一般试验方法、辐射特性、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安全特性分别来规定。内容也有变化;
f)在“一般试验方法”中主要的修改内容有:在中子参考辐射中增加了工作场所中子场的内容;辐射源的内容根据国际标准的变化作了调整,注量对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的值也发生了变化;
g)“辐射特性”中的内容作了较大修改,包括:增加了型式试验和常规试验的内容;常规试验中增加了改变校准距离的试验方法;增加了报警阈的内容,分别规定了剂量当量和剂量当量率报警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增加了工作场所中子场的响应,给出了其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细化了对γ辐射响应的要求;
h)增加“电磁兼容”的内容,规定了静电放电、辐射电磁场、射频引起的传导骚扰、浪涌和振荡波引起的传导骚扰、快速瞬变或脉冲群引起的传导骚扰、外磁场和电磁辐射发射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i)“机械特性”中增加了对振动试验的要求及其相应的试验方法;
j)“环境特性”中增加了对温度冲击的要求及其相应的试验方法;
k)关于相对固有误差、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相对固有误差的单次观测平均值等技术指标做了相应修订;
l)附录A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列出了更多的数据点。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3.1 总则2
3.2 剂量学术语和量2
3.3 辐射防护仪器术语3
3.4 试验术语4
4 测量仪器的一般特性5
4.1 仪器的标识5
4.2 仪器的指示值5
4.3 外部信号连接5
4.4 有效测量范围5
5 一般试验方法5
5.1 试验要求5
5.2 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5
5.3 随影响量变化进行的试验5
5.4 统计涨落6
5.5 中子参考辐射6
6 辐射特性6
6.1 周围剂量当量率指示值的相对固有误差6
6.2 报警设置准确度的要求7
6.3 响应随中子能量的变化8
6.4 指示值随辐射入射角的变化8
6.5 工作场所中子场的响应9
6.6 对其他电离辐射的响应9
7 电气特性9
7.1 统计涨落9
7.2 响应时间10
7.3 响应时间与统计涨落之间的关系10
7.4 零点漂移10
7.5 预热时间11
7.6 电源---电池供电11
7.7 电源---交流供电11
8 电磁兼容12
8.1 总则12
8.2 静电放电12
8.3 射频电磁场12
8.4 由射频引起的传导骚扰13
8.5 由浪涌和振荡波引起的传导骚扰13
8.6 由快速瞬变或脉冲群引起的传导骚扰13
8.7 外磁场(50Hz) 14
8.8 电磁辐射的发射14
9 机械特性14
9.1 机械冲击14
9.2 仪器的取向(向地性) 14
9.3 振动试验14
10 安全特性14
10.1 过载特性14
10.2 易去污15
11 环境特性15
11.1 环境温度影响15
11.2 温度冲击15
11.3 相对湿度16
11.4 大气压力16
11.5 密封16
11.6 贮存与运输16
12 文件16
12.1 检验合格证书16
12.2 使用和维修手册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单能中子的注量对周围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20
参考文献22